來源:互聯網 閱讀:-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財產保險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以推動財產險風險減量服務高質量發展。陽光財險積極響應銀保監會精神,立足于“一切為了客戶”的核心價值觀,以客戶思想全面推動面向企業組織的專業風控工作,憑借“保險+服務+科技”的創新模式,創新科技應用,拓寬服務范圍,豐富風險減量服務形式,持續主動地開展了一系列體系化風險減量服務,不斷提升風險減量服務水平,做企業值得信賴的風險管理伙伴。
創新科技應用,加快科技創新與風險減量服務深度融合
陽光財險專注于“保險+服務+科技”模式創新和實踐,強化科技賦能防災減災行動,不斷加快科技創新與風險減量服務融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手段重塑風險減量服務理念,壓縮服務時空距離,優化服務模式,提升財險業風險減量服務整體效能。
通過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航拍+3D建模、紅外熱像等技術,陽光財險打造出了多個客戶滿意的風險減量服務創新案例。2021-2022年,陽光財險為首席承保的重慶軌道交通項目制定了基于衛星遙感變形監測技術的專項防災防損服務方案,針對施工過程中、工程竣工后兩個階段對周邊環境的變形影響較大、周期長、范圍廣的特點,設計監測覆蓋范圍,并根據季度監測報告提供建設性的防災防損建議。
2022年6月,陽光財險在廣西龍川高鐵工程項目中引入無人機查勘和3D建模技術,對全線路進行無人機航拍,對暴雨天氣容易出險的邊坡、路基、基坑、涉水橋、便道以及沿線三者財產等區域進行了逐一拍照,并對線路中跨河大橋、跨鐵路線路等重要風險管控區域建立三維立體模型,通過影像資料對工程中的重要風險隱患進行提示,指導施工。
搭建線上風控平臺,完善風險減量評估模型
為滿足風險減量服務中對于風險評估、災害預警的需求,陽光財險推出“陽光天眼風險地圖平臺”,融合災害、地理、氣象、保險等多學科,以暴雨、臺風、地震、洪水、雪災、大風、冰雹、雷電、風暴潮等九種常見氣象災害為研究范圍,建立風險評估模型,實現客戶自動化線上化評估自然災害風險與強風降水的功能。平臺集成全國布設的物聯網設備運行數據,通過中央監控大屏實時監測運行狀態,并在設備發生預警時及時向企業安全負責人和陽光財險的風控工程師同步發送信息,實現企業的風險監控、快速預警和及時處置。
通過搭建全國氣象預警地圖和微信端預警小程序,向客戶提供實時的災害預警和臺風實時與預測路徑追蹤。截至2023年1月,累計通過短信、微信等平臺方式,為客戶精準推送25萬余次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幫助企業客戶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開展防災減損行動,拓展風險減量服務內容
風險減量服務是財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于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陽光財險基于季節性風險特點,分階段推行企業防汛、工程風險巡防、企業防火、災前預警與防控等多項體系化、常態化防災減災專項行動。結合企業客戶對風險減量服務的需求,特別是安全生產領域高危行業,對臺風、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易帶來的風險隱患和潛在火災爆炸、機械傷害等安全生產隱患進行全面排查,根據國內外標準、最佳防災實踐及客戶的客觀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專業、適用、可行的防損改善措施。同時,向客戶安全人員普及防汛應急、安全生產知識,并結合實際隱患改善需求,配置多種應急防汛物資。
2022年,陽光財險風控團隊累計為企業客戶提供5000余次現場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服務,為100余個建設期的大型工程項目提供現場風險巡防服務。
推薦閱讀:葉紫